原油交易提醒:美原油刷新两个月低点,多重利空压制,警惕下探跳空缺口36.23美元周一(9月7日)美原油延续上周五的跌势,盘中跌破39关口,刷新近两个月低点至38.55美元,目前收复大部分跌幅,现报39.42美元,跌幅0.88%。 美原油钻井三周内第二周增加,警惕美国原油产量回升上周六(9月5日)能源服务公司贝克休斯表示,截至9月4日当周,美国活跃油气钻机数量增加了两座,至256座。 活跃钻机数是衡量未来产量的早期指标。这是能源公司的活跃钻机数在过去三周内第二周增加。 尽管此前数据显示,美原油产量近三年首度跌破1000万桶/日,但是考虑到此前飓风使得美原油产量下降逾150万桶/日,因此美原油产量实际上已经恢复至1100万桶/日上方,此前一周美原油产量为1080万桶/日。 此前原油分析师John Kemp也预计,9月和10月美国钻井速度将开始回升,2021年第二季产量将开始回升。 Rystad Energy的数据显示,自7月份以来,美国产能的恢复步伐加快,多数运营商计划在9月份恢复全部停产的产能。 如果有更多的信号显示美原油增产,需警惕进一步对油价构成压力。 ![]() 俄罗斯能源部长: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可能减少高达1000万桶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Alexander Novak)上周五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减少900万桶/日至1000万桶/日,并称油价还有进一步回升的空间。 这与OPEC上月的预测一致。该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将减少906万桶。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多国被迫采取封锁措施,导致燃料消耗量急剧下降,石油需求受到打击。 诺瓦克在一个在线会议上还表示,油价明年有可能升至每桶65美元左右,但他预计油价会波动。 布伦特原油期货目前在每桶42美元左右,而在4月份限制措施最严时期,布伦特原油曾跌至16美元下方的21年低点。 当问诺瓦克是否同意高盛对油价将达到每桶65美元的预测时,诺瓦克表示有可能,但他更为谨慎。 诺瓦克表示:“与高盛的预估相比,我对2021年的预测要温和得多。我认为,从年均价来看,我们可能处于每桶50到55美元的区间。但可能有波动,” 高盛预计,到2021年第三季度,布兰特原油均价将上涨至每桶65美元,今年均价为59.4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曾表示原油需求已经恢复了90%,而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为近一亿桶/日,因此诺瓦克认为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可能减少高达1000万桶,这相当于2019年需求的10%,这意味着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原油需求复苏将陷入停滞。 对此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索罗金表示,随着航空出行逐渐恢复,全球石油需求可能会在两三年后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全球经济复苏和亚洲、拉美需求上升可能会刺激石油消费,但当石油消费达到疫情前水平的93%至94%左右时,复苏速度就可能放缓,需要时间来恢复。 亚洲原油爆买潮结束,可能打击乐观的需求展望原油市场中的一种说法是,需求正从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复苏,因此以前减产的产油国现在可以将更多的供应重新投入市场。 尽管有证据可以支持现在需求高于第二季疫情封锁高峰期的观点,但对于需求强度是否足以吸收可能的供应增加仍存在疑问。 大部分乐观情绪仍集中在亚洲的复苏上,因为亚洲原油需求大国需求在油价处于低位大量买进,在全球范围内吸纳可用的原油,这也是推动需求回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但是最新的数据显示,8月装船、运往亚洲部分国家的原油数量已经开始下滑,同时也远低于第二季均值水平。 这个数据似乎透露出,随着亚洲近几个月高速进口,从10月起大概会放缓到较正常水准,这意味着原油市场已经习以为常的需求力道将会减少高达200万桶/日。 亚洲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印度8月买进360万桶/日,高于7月和6月的344万桶/日。 虽然这是回升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疫情前的需求为410万桶/日至470万桶/日,这意味着需求仍然不足。 鉴于印度仍在受疫情困扰,这个南亚国家的需求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日本通常是亚洲第三大原油进口国,但由于需求疲软,日本有可能与排名第四的韩国交换位置。 数据显示,日本8月进口了235万桶/日左右,高于7月的209万桶/日,不过仍远低于300万桶/日的正常水平。 韩国8月进口量约为229万桶/日,低于7月的274万桶/日,也低于新冠疫情爆发前的约290万桶/日。 日本和韩国仍在努力遏制疫情扩散,这给两国原油需求将能多快恢复打上了一个问号。 沙特下调10月所有品级出口原油,凸显需求复苏疲软9月6日沙特阿美下调了10月份对亚洲和美国出口的所有级别原油的价格,这是自6月以来,出口到亚洲的轻质油首次降价。 这一迹象表明,随着全球疫情的加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的燃料需求出现了动摇。 沙特阿美还将下调向欧洲西北部和地中海地区出口的轻质原油的价格;同时沙特阿美自4月以来首次下调对美国买家的价格,此前沙特对美国的石油出口在8月降至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的石油需求大幅下降,此前疫情迫使各国政府封锁经济,航空公司取消航班,工人们呆在家里。今年4月,沙特、俄罗斯和其他OPEC产油国同意将石油日产量削减近1000万桶,约占全球供应量的10%,以支撑油价。 这些减产和亚洲需求的复苏已经帮助油价上涨了一倍多,但今年仍下跌了35%左右。 因此随着沙特下调了对于亚洲的官方原油售价,这令市场担忧需求疲软的趋势可能会延续。 非农数据略好于预期,但是就业市场压力依旧高企,仍继续施压油价上周五美油布油下跌逾3%,且周线创下6月以来最大跌幅,美原油更是收跌近4%,因对经济从新冠疫情中缓慢复苏的担心加剧了对石油需求疲软的担忧。 布伦特原油期货周线下跌5.3%,美国原油期货周线下跌7.4%。 ![]() 上周五公布的非农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37.1万人,预期为增加135万人;失业率8.4%,预期为将9.8%;薪资年率4.7%,预期为4.5%。 尽管作为大选前倒数第二份非农报告稍好于预期,但失业率长期处于高位风险上升,因此美原油未能受到数据提振,反而继续下跌。 ![]() 分析人士指出,就业水平可能仍会比疫情爆发前水准减少约1150万。增加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先前被迫休无薪假或者被临时裁员的员工被召回。而且尽管感染人数增长有所放缓,许多疫情热点地区形势依然严峻。 另外,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可能被低估,因为有人被错误地归类为“有工作但没去上班”。8月中时至少有2920万人请领失业津贴。每两名遭到解雇的员工仍将有一人处于失业状态,失业率长期处于高位的风险上升。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担忧随着就业数据改善,随着两党始终僵持不下,白宫方面可能会进一步缩减刺激的规模。 对此Again Capital合伙人John Kilduff表示:“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希望正在破灭,但我们需要看到经济活动回升,才能让需求改善。” 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打击需求前景据海外网消息 Worldometer网站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9月7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7265144例,累计死亡病例886969例,90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万例。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美国疫情仍严峻,多个州阳性率上升。 欧洲地区,欧盟同意将14天隔离期缩短至10天,意大利年轻确诊病例数量持续增长。 据法国公共卫生局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当日14时,法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324777例,24小时内新增7071例。过去一周法国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比例升至4.9%。 另外,法国目前有528起聚集性感染事件在调查中,其中24小时内新增58起。62个省份被划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亚洲地区,印度日增确诊人数再次刷新世界纪录,破9万例。同时韩国首都圈堂食禁令范围将扩大。 期货市场暗示机构推迟了油市再平衡的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复苏乏力,正在推迟石油市场再平衡的时机,并加大油价的下行压力。在2020年6月的上半年末,许多分析家和专家预测,全球石油供需平衡将在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出现严重的供应短缺。但是目前这种观点似乎有所改变。 尽管近几周库存有所减少,但需求的复苏未能像两个月前分析师预测的那样强劲。 再加上OPEC+ 在供应方面的努力,试图遏制那些持续生产超出配额的落后国家,在基本面不佳的情况下,油价难以突破每桶40美元的低点。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OPEC和国际能源机构(IEA)的分析家们承认,他们先前对今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可能过于乐观。OPEC和IEA在8月份各自的报告中都下调了对石油需求的预测,指出燃料需求仍在挣扎,疫情对经济和流动性的影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OPEC减产可能已经稳定了油价,但低于预期的石油需求复苏继续对价格和市场情绪造成压力。 OPEC在每月举行的小组会议后表示:“随着疫情长期爆发的风险增加,复苏的步伐似乎比预期的要慢。” 石油期货已经反映出市场的观点,即再平衡仍需一段时间。最近几周,布伦特原油期货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期间的期货溢价已经上升到每桶2美元以上。据分析师John Kemp估计,截至6月中旬,六个月期原油期货溢价仅为每桶0.48美元。 阿格斯指出,迪拜中东原油基准在7月底出现的正价差在8月份有所加剧,原因是疫情重新出现,亚太地区的炼油利润率仍然疲弱。 市场供过于求的感觉,以及需求复苏步伐不及最初预期(甚至停滞),促使基金经理加大了对布伦特原油和美原油价格下跌的押注。据悉,对冲基金在过去两个月里增加了他们的空头头寸。 目前的基本面对油价上涨并不有利,但在最近几个交易日中,美元走软支撑了油价。此前Vanda Insights的创始人万达纳·哈里(Vandana Hari)甚至表示,美元走软是油价的唯一支撑。 但是随着上周美元突然走强推低了油价,加剧了股市的普遍抛售,这也令大宗商品市场承压。 盛宝银行投资长Steen Jakobsen表示,"在数月交投低迷后,市场亟需的修正是由美元走强、股市疲弱和全球燃料需求因疫情反弹乏力所带动的。" 需求复苏乏力,以及由此导致的供需平衡放缓,将在短期内继续对油价构成压力。 |